60-70(30/39)
琰的父亲做皇帝的时候,杨平也不指望朝廷会派人来赈灾,听到尉迟乙的话,他愣了许久,才小心翼翼地问:“你莫不是又在诓我?说吧,你小子这次想要打谁,只是你也看到了,如今我实在腾不出手来帮你。”尉迟乙不可能是从京城过来的,京城到朔州可没有那么快。
杨平刚说完,就听到有人笑出声,然后他看过去,硬是看直了眼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站在尉迟乙身边的关系,苏彧被他衬得不似这凡间的人,谪仙也不过如此,杨平想,他忽然有些相信尉迟乙是从京城来的,至少苏彧肯定是从京城过来的。“这位是?”
苏彧暂时不想让杨平知道自己是皇帝,于是借了谢以观的名字一用:“我是谢知微,是圣人亲封的安抚使,负责这一次朔州赈灾。”
她临时给自己封了一个官,反正她是皇帝,想当什么官张口就来。
尉迟乙听着苏彧的介绍,默默地想着,陛下到底和他一样没文化,一开口就不是谢以观那味道。
好在杨平没有听出来,他双目炙热地盯着苏彧:“竟是谢翰林!当真是久仰大名!”
翰林院的人,那是京城派人来赈灾没有错了!
苏彧轻咳了一声,指正杨平:“我现在已经是中书舍人了。”
杨平颇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歉:“确实是久居偏远之地,不通消息,还望谢舍人海涵。”
尉迟乙悄悄拉了一下苏彧身上的大氅,怕她说多了露馅。
苏彧却是很自信,对着杨平弯了弯眼睛,露出唇边的梨涡来。
杨平被她笑得有些迷糊,光苏彧这副模样就担得起芝兰玉树四字,他便也没有想到苏彧用词上的漏洞。
苏彧从容不迫地问着杨平,朔州境内有多少兵力,又有多少存粮。
她又告诉杨平,这一次她先带了石炭和一部分赈灾粮过来,她需要知道城内的存粮能否撑到后面的赈灾粮运到。
“石炭是用来治病的吗?”在杨平的心里,石炭还只是药材,但是现在的朔州百姓更需要烧火的木炭。
苏彧摇摇头:“是用来烧的。”
杨平很是诧异,石炭可不便宜,这么多石炭……就是用来烧的?
“数量有限,所以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分,这就需要杨刺史将受灾的百姓集中在一起,按组进行管理。”苏彧说,“再按组进行分工干活,该铲雪的铲雪,该修东西的修东西,干得多分到的粮食就多。”
越是这种时候,越是按劳分配,才不会乱掉。
杨平愣住,他倒是没有想到还要灾民干活,但是随即一想,确实光靠城中的守军来干活是不够的。
苏彧想了想,又说:“十岁以下、五十岁以上的,另外分组,他们可以不干活就领粮食,还有将城中会医术的,不管是正经郎中还是道医,都集合起来,跟着巡逻的兵士一起巡逻。”
天气寒冷,雪水泥泞,最容易叫人生病。
论起来,杨平的朔州刺史官还比谢以观大,但是这会儿,他听苏彧说得是一愣一愣的,只有点头的份。
只是一直跟在杨平身后的一个书生却插了嘴:“既是朝廷派来的,自是要彰显我大启国威与气度,哪有叫受灾百姓干活的?某还听闻谢舍人是大启最年轻的状元,怎地出口竟是大白话?”
尉迟乙目光锐利地看过去,手已经按在刀柄上,吓得那个书生连连往后退了两步。
苏彧笑了笑:“这些百姓是大启的一分子,是朔州的一分子,朔州是他们的家,建设靠大家,至于我说话的风格……”
她淡淡地看了那书生一眼,“